你飞扬的笔墨,挥洒出一马平川的广阔。——许嵩《诗画中国》

2025-01-03更新

时隔一年再看,当初的笔法幼稚而自负

我将文章标题改为“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一年中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认识到文学是如何将生硬的符号组合为震撼人心的语言的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文学能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救赎,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很多人在学习中都曾想过这个问题,令我印象颇深的是,大概2019/20/21年我曾在“腾讯成长守护”公众号里某篇相关文章下评论:

    ”真搞不明白学语文有什么用,一点都不实用,天天背那些古诗词还没什么用。我又不是不会说中文“

    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了运营的回复

    ”**姐姐上学时也有过这个想法呢,但我要告诉小可爱的是,学习语文是在学习语文素养,…………“

    原本的聊天记录当然是找不到了,但出入应该是不大的。

    我的评论并没有成为”精选评论“而被展示在全国网友面前,幸好没有。

    当时年幼轻狂无知的我也恍惚间意识到,也许我与这个运营也产生了某种共鸣,从此之后倒也很少抱怨语文无用了。

    随着心智增长,越发意识到文采有多么重要,面对一番情景时常想要出言形容却发现大脑空荡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另外也感叹于居然还有打工人愿意这样给一小屁孩解释

    例如,

    此时扫兴与失落将慢慢涌上心头。

    而如果我们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我们就可以随口吐出

    若是更进一步,例如我们询问chatgpt:

    gpt如此回复:

我们继续询问:

    也许gpt公式化的生成并不入大师法眼,不可细细鉴赏。但初看的惊艳,甚至羡慕的滋味确是不能辩驳的

    也就是说,学习语文,提高文学素养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生活情趣,但远非如此,毕竟”文艺“是个常用的褒义词,这是一项个人能力

    我们在评论区常常看到”原谅我没文化,只会说声卧槽牛逼“

    顺着这个关键词搜索,我们会发现非常多的劝学措辞,甚至显得我这篇文章有些多余和重复了

    老实讲,最初构思这篇博文时,我还想要借机批判下

我国语文教育是否并不能真正提高国人的文学素养,

    可仔细一想,似乎真的没什么好批判的,尽管试卷中的赏析也许无中生有,尽管答题的标准被人诟病八股文

    但在这过程中,我们的确学到了些什么,面对诗词,的确有了角度来解释这句诗好到了哪,并且析词未必就是八股文的模板

    很久之前我曾在某篇日记或是某个聊天窗口中写过:”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悟出来的,靠教是教不会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今的教科书设计也许的确是能力范围内的最优解了。

    Bilibili上有不少诗词UP,某日一时兴起找到其中一位UP从头看到尾,发现其中的诗词高于五成都是十年来学习过甚至背诵过的,至于记不记得住另论

    我的意思是,教科书中收录的诗词也许就是最常用的了提到这里,想起曾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

”高考古诗文默写只有6分,我可以舍弃他们用背诵的时间去练习其他的科目吗?“

    在千余条回答中,多数在论证其可行性,

        有人说考试分数是从0开始加的而不是从150开始减的;

        有人说这里少六分那里少十分你算算还有多少分?

        有人说古诗文默写就是送分,是开卷考试,弱智分拿不到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有能力用背书的时间钻研数理化并从中获得6分以上的分值?

    而也有人指出了另外的角度:

        ”你可以不背,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高考能拿到六分的人和拿零分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文气是截然不同的。“

总而言之,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东西还是需要自己撞撞南墙才能领悟的

     

又或者,你希望你的名字是如诗如画寄予厚望的”逸帆“”慕白“”萧然“这样小说式的让人觉得注定是姓苏者用的还是”二狗“呢?